菏泽牡丹:千年国色与产业繁荣的传奇之路
菏泽牡丹,这朵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富贵之花,从隋唐的皇家园林到今日的全球产业,书写了一部中华花卉文明的壮丽史诗。作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不仅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资源,更将这一传统观赏花卉发展为集种植、加工、文创、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2024年总产值已达130亿元,带动就业50万人。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菏泽牡丹从古代栽培中心到现代产业高地的辉煌历程,揭示这朵花中之王如何从单纯的观赏价值蜕变为富民强市的产业之花与文化使者。
菏泽与牡丹的缘分可追溯至隋朝时期,当时著名的楼台牡丹便出自菏泽花匠之手。唐代是中国牡丹栽培的第一个高峰期,作为当时皇家和士大夫阶层最钟爱的花卉,牡丹在菏泽地区的栽培技术逐渐成熟,花卉文化开始兴起。据史料记载,唐代宫廷和贵族府邸竞相种植牡丹,而菏泽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特征情况,成为牡丹栽培的重要区域之一。
明清时期,菏泽牡丹栽培达到鼎盛,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清代《曹州牡丹谱》详细记载了当时菏泽牡丹的盛况:当地人种牡丹就像种粮食一样连片种植,每年输出十多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当时菏泽民间流传着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的谚语,反映了牡丹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清朝末期,菏泽牡丹的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形成了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模式,为后世牡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菏泽牡丹之所以能在明清时期获得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栽培技术密不可分。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非常适宜牡丹生长。经过数百年的品种选育和技术积累,菏泽牡丹形成了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的独特风格,成为观赏牡丹之上品。
菏泽牡丹以其丰富的品种多样性闻名于世,目前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以上。这九大色系包括粉色、红色、紫色、蓝色、黄色、白色、黑色、绿色和复色,几乎囊括了自然界中所有的牡丹花色。每种色系又包含多个品种,如红色系中的火炼金丹、锦袍红,紫色系中的魏紫、赵粉,黄色系中的姚黄、金阁等,各具特色,争奇斗艳。
从花型分类来看,菏泽牡丹可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蔷薇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干台阁型和楼子阁型十大花型。这些花型根据花瓣排列方式、雌雄蕊进化程度等特征划分,每一种都展现出不同的美学特质。例如,单瓣型牡丹花瓣宽大平展,简洁大方;皇冠型牡丹外瓣宽大平展,内瓣细碎密集,形似皇冠;而绣球型牡丹花瓣紧密重叠,整体呈球形,饱满丰盈。
在众多菏泽牡丹品种中,有几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代表性品种。寿的紫以其紫红色的菊花型而著称,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株型直立,花朵向上或稍侧开,盛花期通常在4月10日至18日左右。黄花魁则是传统早花品种,以荷花型的花型和淡黄色的花色闻名,株型直立挺拔,盛花期通常在4月1日至6日左右。这些特色品种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在园林绿化、切花生产等方面具备极其重大应用价值。
菏泽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作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也有资料归为毛茛科),菏泽牡丹具有枝挺拔、叶繁茂、花雍容的特点。其根系发达,适应能力强,既耐寒又耐旱,在适宜的环境下可生长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每年春季,菏泽牡丹竞相绽放,花大如盘,最大的花朵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香气浓郁,色彩艳丽,形成了花随人意应时开的壮观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菏泽牡丹产业经历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菏泽牡丹栽种面积从清朝末期的5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一万多亩,成为中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2012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正式认定为中国牡丹之都,标志着其在全国牡丹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得到官方认可。
菏泽牡丹产业的全面发展始于2014年菏泽牡丹产业化办公室(后更名为菏泽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的成立。在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一同推动下,菏泽牡丹产业形成了种植基地+观赏园的发展模式,观赏园数量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12个,科学分布在菏泽的不同方位,确保游客从任何方向进入菏泽都能欣赏到牡丹盛景。同时,菏泽还大力推广牡丹+工程,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挖掘牡丹价值,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牡丹可谓全身都是宝,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籽粕做饲料,枝条和叶子做熏香。菏泽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开发出11大类、260余种牡丹深加工产品,包括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等。这一些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
在种植与销售方面,菏泽牡丹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牡丹年宵花销量突破60万盆、占全国的50%,芍药鲜切花年销量1.2亿枝、占国内市场的70%。2019年,菏泽率先实现了牡丹盆栽微型化、规模化生产,让牡丹更方便快捷地走进千家万户,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带动了花盆、快递、包装等配套产业的发展。2023年菏泽催花牡丹和催花芍药突破了60万盆,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6。
菏泽牡丹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壮大。如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构建了农业、工业、科研、贸易、金融五位一体的牡丹产业全生态平台,打造了千亩牡丹种植基地,建立了中国牡丹种质资源基因库,产品新增到150多个,且多个牡丹专利产品填补市场空白。这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的提高菏泽牡丹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菏泽牡丹不仅是经济产业,更是文化象征和精神载体。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曾提出菏泽牡丹有三大特性——雍容气、英雄气、民间气,蕴含了刚强、奉献、正义、浪漫的文化性格。在菏泽,牡丹被视为富贵、繁荣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家庭在庭院中种植牡丹,寓意来年家庭幸福、平安顺遂,这种民俗传统延续至今。
菏泽牡丹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长期以来,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文赋、书画刺绣、剪纸雕刻等艺术作品比比皆是。菏泽先后编写以牡丹为题材的电影、戏曲10余部,出版有关牡丹书画集、影集70余部,编著牡丹文化著作及刊物100余种。工笔牡丹画更是菏泽的一大文化特色,年创作品达到150万幅,已在全国市场上占据80%的份额,远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了20余幅巨野工笔牡丹作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热播电视剧《国色芳华》中使用了2500株菏泽牡丹、芍药,让众多观众为之倾倒。《菏泽牡丹谱》作为集大成的牡丹品种图鉴,将各色系、花型、品种的牡丹全部收集,即将出版发行1。这些文化产品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为牡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
近年来,菏泽牡丹文化还通过节会活动得到普遍传播。自1992年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举办以来,这一盛会已成为展示菏泽形象的重要窗口和菏泽人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节日。2013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更名为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极大丰富了节会的内涵。2019年,菏泽在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融合举办了世界牡丹大会,自此一会一节齐头并进,吸引了国内外政要、知名专家学者、名牌企业等齐聚菏泽,共商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去年节会期间,菏泽日最高游客达28.5万人次,赏花类订单暴增110多倍,菏泽位居全国赏花十大城市第2位,成为花期最大黑马城市。
菏泽牡丹的国际传播同样成效显著。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始出口海外,近年来菏泽策划发起牡丹出海计划,高规格举办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先后在荷兰、日本、韩国设立牡丹节会海外分会场,在保加利亚等国建设海外牡丹园,在巴西、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国成立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2024年,菏泽将700株牡丹移栽至保加利亚,作为中保建交75周年的重要活动,牡丹成为了国家形象的代表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面向全球举办的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评选活动,用中国工笔画的形式共绘国花之美,打开了世界人民了解牡丹、了解中国的牡丹之窗。
进入21世纪,菏泽牡丹产业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种植技术方面,菏泽实现了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的突破,使牡丹能够应时开花,由传统的谷雨花变成了四季花。2019年,菏泽率先实现了牡丹盆栽微型化、规模化生产,让牡丹更方便快捷地走进千家万户,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延长了牡丹的观赏期和市场供应时间,也为牡丹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创造了条件。
在产品研发领域,菏泽牡丹产业已从单一的观赏价值拓展到食用、药用、保健、美容等多个领域。牡丹籽油作为高端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牡丹花蕊茶香气独特,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牡丹花瓣提取物大范围的应用于化妆品和香水生产;牡丹根皮(丹皮)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这些深加工产品极大的提升了牡丹的经济价值,使一朵花线;。
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按照1234工作布局,菏泽将打造全国牡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核心区1个中心,突出牡丹产业培育、牡丹文化挖掘2个重点,强化加大研发力度、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知名品牌3项措施,做好政策引导、节会举办、宣传推介、督导检查4项保障。这一系统化的发展的策略为菏泽牡丹产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确保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菏泽牡丹产业将朝着高质量、可持续、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将继续加强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研发,保持菏泽在牡丹品种创新方面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另一方面,将深化牡丹产业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在牡丹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等高科技、高的附加价值领域取得突破。同时,菏泽还将逐步推动牡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牡丹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国际化方面,菏泽将继续推进牡丹出海计划,扩大牡丹种苗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加强与国际牡丹产区的交流合作,提升菏泽牡丹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建设更多海外牡丹园和牡丹文化传播站,举办国际性牡丹文化活动,让菏泽牡丹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使者。
从隋唐至今,菏泽牡丹走过了1500余年的辉煌历程。这朵花中之王从皇家园林走向寻常百姓家,从单一的观赏花卉发展为综合性产业,从地方特色成长为国际大品牌。菏泽牡丹的历史,是一部中华花卉文化的演进史,也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菏泽牡丹必将继续绽放异彩,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让富贵之花线;和文化之花。